未来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工程方向研究生导师团队介绍
智能制造团队:

团队以长江学者梅雪松教授为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智能装备与智能工厂、机器人、激光先进制造等研究。目前有教师19名(长江1人,青长1人,优青1人,博导11人),其中教授8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4人,副研究员1人,工程师1人,助理研究员6人;在读博士生50余人、硕士生100余人;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LJ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0余项,校企联合横向课题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团队培养博士生获上银优秀博士论文奖4项;研究成果发表Adv. Mater.,ACS Nano, Int. J Mach. Tool Manu.,ACS Materials & Interface,Small,Langmuir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撰写专著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近100项,实施转让发明专利27项。
联系人:徐俊
联系邮箱:xujunx@xjtu.edu.cn
机器人团队:

团队以冯祖仁教授、吕娜教授、任志刚教授等为核心,具有二十余年的机器人学研究基础,在机器人设计、机器人控制、机器人视听觉、机器智能、机器学习等方向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础,自主研制了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Delta机器人、全向移动机器人、巡线机器人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机器人,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二十余项,拥有二十余项机器人方向专利及科技成果鉴定书,在国内外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自动化学报等发表论文300余篇,并以本团队为核心建立了陕西省机器人先进控制工程实验室。
联系人:吕娜
联系邮箱:lvna2009@xjtu.edu.cn
微纳制造与智能传感团队:

研究团队依托西安交通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以自主研发的微纳制造技术为起点,已发展成为人机交互传感、智能仿生材料、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国际前沿创新团队。团队开发的高性能触觉、滑觉、温度、振动等阵列化柔性传感器,应用于人机交互、智能感知等领域;发明的柔性镶嵌式电路、柔性自愈合电路等新技术,应用于大变形、极端工况的软体及仿生机器人电路互连和微系统互连领域;开发了传感、驱动一体化智能仿生吸附材料,应用于智能抓取、仿生爬行机器人等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关键领域。研究团队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助理教授2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等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 150余篇,授权中国、美国发明专利50余件。研究团队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人次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银优秀博士生论文(银奖和铜奖)、3人次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2人次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
联系人:邵金友
联系邮箱:jyshao@xjtu.edu.cn
光学测量团队:

光学测量团队聚集了机械工程学院从事光学测量研究的优势师资,目前教授4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4人。该团队是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也是西安交通大学重大创新团队。团队针对目前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光学测量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微纳测量、集成光学、精密光学检测、光纤传感、机器人视觉测量等,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仪器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50多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
团队负责人杨树明是国际纳米制造学会会士(ISNM Fellow),前期开展了半导体芯片检测研究(拟作为招生选拔项目),核心技术获得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2020年度“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撰写的该领域工程难题入选2021年度中国十大工程难题。
联系人:杨树明
联系电话:13991374172
联系邮箱:shuming.yang@mail.xjtu.edu.cn
空天发动机方向团队:

本团队依托于西安交通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和航天制造与信息工程研究所,借助西安交通大学机械、能动、力学、材料、电气等优势学科,积极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等发展战略,主动承担国家航空、航天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在航空领域主要开展:新概念发动机与容错控制、抗疲劳制造与制造系统、健康管理系统等方面研究工作;在航天领域则主要围绕空间智能制造、天地往返先进推进、智能航天器、空间在轨维护等领域开展研究,推动航空航天与人工智能、信息工程的深度融合实现基础研究和重大需求有机结合、共同支撑重大任务的全新模式围绕研究方向建设科学研究才培养、学术交流、智库建设等领域创新高地。团队现有教职工2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博导)8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副教授7人,专职科研博士后4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其中,杰青1人,优青2人。
团队负责人:李应红院士/杜飞平
联系方式:18706823313
联系邮箱:zhaozhougou@xjtu.edu.cn
3D打印团队:

复合材料3D打印研究团队成立于2006年,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助理教授3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基础加强项目1项、国家机床重大专项4项,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课题2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13项,并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项。研究团队主要围绕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展开研究,所获成果已在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增材制造设备与软件方面实现了产业化应用,解决了航空航天大型、复杂复合材料构件制造设备与技术卡脖子问题。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航空航天热塑/热固性复合材料设计与自动铺放制造、连续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3D打印装备与工艺研发、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设计及3D打印制造技术、大尺寸金属增材制造工艺及形性协同调控,以及金属增材制造微观组织演变及组织性能调控等。
团队负责人:段玉岗
联系邮箱:ygduan@xjtu.edu.cn